【杏林之家】观影忆峥嵘 传承砺初心 |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组织职工观看电影《生还》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,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。9 月 29 日,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工会精心组织7名职工观看红色电影《生还》,以光影为媒介重温峥嵘岁月,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,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。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,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。9 月 29 日,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工会精心组织7名职工观看红色电影《生还》,以光影为媒介重温峥嵘岁月,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,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。
6月26号下午,在望京一间不到二十平的剪辑房,高群书把刚调完色的一段片子递给我,画面里十二岁的李童躲在雪窝子后面,睫毛上挂着冰碴,眼睛没眨一下。
电影《生还》上映首日便遭遇滑铁卢,总票房锁定在83万元,片方分账仅得30万元。 日票房从初始的惨淡一路跌至5万元,排片占比从0.8%锐减到0.2%,场均观影人数不足5人,甚至出现单场仅一位观众的荒诞场景。导演高群书在路演中直言最小演员“家有十几亿资产”,本想体
1905电影网讯抗联题材电影《生还》日前举办哈尔滨首映式,本片导演高群书、联合导演肖一凡,演员邵正一、周云鹏、邱健、徐雅惠、王天心、李梦瑶、段秋钰、景天瞳、寇文琦等主创齐聚冰城。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各机关代表、抗联老战士李敏后人出席本次活动。哈尔滨籍演员张译、包
高群书执导过《风声》《东京审判》等经典电影,经历过烈火烹油、鲜花着锦的好时光,上一部电影《刀尖》也云集了张译等明星演员,但他杀回电影圈的第二部作品《生还》,却走了完全不同的路:低成本、 0 明星,记录抗联的历史。
备受关注的抗联题材电影《生还》9月5日举办哈尔滨首映式,本片导演高群书、联合导演肖一凡,演员邵正一、周云鹏、邱健、徐雅惠、王天心、李梦瑶、段秋钰、景天瞳、寇文琦等主创齐聚这座美丽的北国冰城。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各机关代表、抗联老战士李敏后人出席本次活动。哈尔滨籍
“革命人永远是年轻,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……”9月5日,在电影《生还》哈尔滨观影活动现场,东北抗联女战士李敏的曾外孙吕承轩与影片主演邵正一倾情合唱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》,全场观众齐声跟唱,激昂的歌声仿佛穿越了时空。
高群书执导的第一部电影《东京审判》上映于2006年,当时关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国际审判有70年没有大众影像产出。在前期准备时,高群书跑了很多图书馆都没有收获。直到他的一位助理从自己的母校图书馆找到了一本《东京审判百名记者法庭实录》,才让电影有了拍
但没想到后期上映的作品就逊色太多了,只有一部《捕风追影》能够让人眼前一亮,其他作品用“烂片”二字来形容,也并不夸张。
要说全方面拉胯的“大烂片”,其实还真没几部,最起码都是有些竞争力的。
“三万多抗联,活下来不到七百。”——导演高群书在《生还》首映礼上说出这个数字时,现场一片寂静。
电影《生还》取材自东北抗联真实故事,以纪实风格再现了一群东北抗联战士坚持牵制敌人主力,于重重“围剿”中突破敌人包围进入苏联整训,最后打回东北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故事,塑造出一个铁骨铮铮的抗联战士群像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《生还》改编自抗联女战士李敏的回忆录,再现了三
不过,这一周的院线新片还挺多的,各种热闹,其实选择倒是不少。另一方面,因为中元节的原因,还有些恐怖片要上映。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和传统战争电影不同,《生还》是一部写实的沉浸式非典型战争电影,该片第一次展现了东北抗联从1938年在数十万日军重重围剿中突围,到1940年撤至苏联整训,改编成抗联教导旅,再到1945年打回东北,胜利迎接八路军新四军出关的全过程。改编自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李敏撰写
据网络平台数据,截至8月27日22时,2025年暑期档票房达113.04亿,超2024年暑期档同期水平,《南京照相馆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暂列暑期档票房榜前二位。8月28日,影片《捕风追影》总票房(含预售)突破6.79亿,超越《长安的荔枝》成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